宝清县“十四五”文化广电和旅游工作发展规划

2022-03-10 09:05 来源: 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宝清县“十四五”文化广电和旅游工作发展规划宝清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十三五期间,宝清县的文化广电和旅游工作,逐步形成了政府统筹、部门协调、社会参与、资源共享、功能多样、服务群众的工作格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通过加大投入,整合资源,不断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步伐,县、乡、村三级文化基础设施全面加强,文化服务网络全面覆盖,文化人才队伍素质全面提升,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分布均匀、功能齐全、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县文化广电和旅游事业呈现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十三五时期主要成就

宝清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强基础、保权益、惠民众、亮品牌、重实绩,努力开拓创新,使县、乡、村三级文化基础设施全面加强,文化服务网络全面覆盖,文化人才队伍素质全面提升,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宝清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双馨演艺公司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评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被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评为全省群众文化活动先进县。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五年来,宝清县文广和旅游局切实加强县、乡、村三级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建成的人民广场、城南广场、天府公园、水上公园、幸福公园等,总面积共计43.4万平方米,配有绿地、音乐喷泉和公共体育设施,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镇内的人民广场、奥体广场、城南广场和3个公园,城镇居民每天都在这些活动场所进行跳舞、扭秧歌、器乐表演、广场地书等各项文化休闲活动,活动参与人数达3万人以上。

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113平方米的体育馆建成后,内设篮球馆、排球馆、乒乓球馆、羽毛球馆等,是黑龙江省县级规模最大的体育场馆,集比赛、演出、健身、休闲为一体,几年来,在这里成功举办的大型文艺表演和体育赛事达100场以上,奥体中心已成为我县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活动和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地处马鞍山顶建筑总高度52.8米的文昌阁建成,宝清的城市文化品味由此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百盟城市综合体内的影院、超市、歌厅……也成为人们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文广和旅游局积极向上争取资金1000余万元,努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建设了宝清镇庆兰村、红新村、庄园村;夹信子二道村、勇进村;朝阳乡朝阳村、尖山子乡东红村、东方村等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为贫困村夹信子团结村、龙头镇柳毛河村、青原镇卫东村、七星泡胜利村、尖山子乡尖东村、七星河东强村建设了活动广场、文化活动室并匹配了设备;建设了社区文化长廊和亨利社区文化活动室,为社区购置了图书、设备用于开展文化活动。

天府公园上的文昌阁,每日吸引了众多游人;老县署文化城,成为宝清又一旅游文化景点;人民广场、奥体广场、城南广场、水上公园、幸福公园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去处,每天都有群众开展跳舞、扭秧歌、网络直播、广场地书等文化休闲活动;奥体中心成功举办多次大型文艺表演和体育赛事,成为我县群众文化活动和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

建筑面积9100平方米的文广大厦内,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全部免费开放,成为了多功能的宣传文化阵地。文化馆推出了10个免费开放艺术培训项目,年授课90天以上,培训人员500人次以上。图书馆不断深化导读服务,目前有读者2000余人,读者借还4.3万人次。为方便群众阅读,在县内的文涵口才艺术学校、博雅书店建立了免费阅读站,让更多的人享受阅读的快乐。开展了小小图书管理员、亲子阅读、文化讲堂、惠民书展等便民服务活动。

目前,全县10个乡镇,文化站覆盖率达100%145个行政村,农家书屋145个,休闲广场124处,文化活动室145个,文化文艺团体84个,广播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农民健身工程全覆盖,文化惠及全县乡村、社区,基本满足了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

(二)壮大各类群众队伍,文化文艺活动异彩纷呈

文化馆直接面向人民群众,组织指导全县群众文化活动、理论研究与创作培训、辅导文艺骨干、传播、普及文化知识,收集整理了《宝清县地方原创音乐作品集》,开展了结对子、种文化活动,邀请省群众艺术馆及市群众艺术馆的老师30余人来我县传送技艺,辅导文艺团体及文艺骨干500人次以上。文化馆馆员与城乡的11个文艺团队结成对子,常年对文艺团队开展辅导培训,每人每年平均下基层辅导50人次以上,促进了群众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每年春节期间组织开展了迎新春春联义写活动,共为城乡群众义务书写春联3000多幅,举办了元宵节笔会、彩云岭民俗文化馆开馆书画交流会、妙笔耕春、墨染彩云彩云岭书法交流笔会、文昌阁端午笔会等活动;组织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深入到老县署文化城、青原镇兴东村、万金山乡兴国村、敬老院等地进行文艺演出6场。

文学创作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挠力河》文学期刊每年四期,不仅丰富了宝清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吸引了众多的文学爱好者,雪松诗社的作品,经常在《挠力河》季刊上发表,《挠力河》季刊已成为宝清文化繁荣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

书法协会成立了挹娄书法部落,有国家级书法协会会员3人,美协队伍不断壮大,培养出了一大批美术学员,这些协会的存在,为每年举办的书法、美术、摄影展、笔会等活动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各社区文化站纷纷组建了居民业余文化队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其中解放社区、亨利社区、建设社区、双胜社区、幸福社区的居民业余文化队伍均达到百余人。

群众文化组织如雨后春笋相继成立,艺术舞蹈培训等学校空前繁荣,鹤春民乐团、圆梦军乐团、心音合唱团、阳光之旅舞蹈团等群众文化组织日趋活跃,涌现出一批群众文化带头人,全县文化团体80余支,近几年来得到了政府在服装、设备上的大力扶持,经常参加全县各种大型文艺演出活动,作为文化志愿者,还经常到社区农村举办各种文艺演出活动,极大丰富了百姓的文化文艺生活。各乡镇村屯还成立了属于农民自己的文化文艺团体68个,如夹信子镇徐马村、朝阳乡兴国村、龙头镇东龙村等都成立了小剧团,一些精彩节目甚至演到了市里省里,民间文艺团体活动不断,经常与周边市县交流演出。

群众体育健身活动蓬勃发展,开设了武术班、篮球班、排球班、羽毛球班、围棋班和速滑班,培养业余体育骨干500余人,有规模、有组织的健身队伍达到45支,形成了以单项体育协会、晨晚练为点,体育俱乐部为线的点线结合全覆盖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经常开展骑行、登山、游泳、排球、羽毛球等活动。各类体育赛事不断,成功举办了中美篮球对抗赛、国际男篮邀请赛、美俄篮球对抗赛等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型赛事,全县平均每年举办大型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 40余次,参赛人数近6万余人次。

图书馆2017年举办的全县朗诵比赛,报名人数118人,最大年龄65岁,竞争激烈,参赛人数创宝清朗诵比赛之最。4.23世界读书日之际,举办了以以书之名 传承经典——为主题的活动。联合武警中队举办了全民阅读进军营 共建书香宝清城活动,二十余名文化志愿者带着书籍走进军营,与武警战士们交流学习。2019年端午节,在宝清县文昌阁举办了我们的节日端午古声新韵经典诵读活动,将古典诗词与音乐、武术融为一体。

博物馆全力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举办了以开垦北大荒为背景主题为黑土情图片、实物展,举办了肃慎、挹娄文明之光二道岭器物展,在炮台山城址举行了主题为了解家乡历史,爱我中华文明纪念活动,在伪宝清县公署旧址的遗址馆中开展了北疆明珠宝清县建县百年展,在宝清县人民广场举办了“5.18博物馆日宣传展等活动,对市民进行历史及爱国主义教育。开展了社会性的文物征集活动,活动累计征集文物百余件。

依托重大节日,宝清县举办了各种文化文艺活动,打造了宝清的文化品牌,如挠力河之声音乐会、书法美术摄影展、送春联活动、新春诗歌朗诵会、滑雪比赛、春节联欢晚会、元宵节文化大集、千人经典诵读活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合唱等,尤其是每年在人民广场举办的天府之声群众消夏文化艺术节,年均演出15场以上,形成了宝清特有的文化现象和品牌。

在各中小学校和各类艺术培训学校开展了国学教育,一些民间组织开办了免费弟子规学习班,开展了书法和戏曲进校园活动,编创经典节目、通过各种活动对学生和市民进行传统文化教育。2018年组织第五小学在文化城内开展了千人经典诵读活动,组织在文昌阁开展了纪念孔子诞辰千人经典诵读活动,现场效果震撼感人,组织编创节目参加了全市经典诵读比赛获得一等奖,这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倡社会主义道德的节目,促进了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

每年开展的送送文化下乡、送戏下乡活动,丰富了广大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双馨演艺有限责任公司2019年组织开展了元宵节灯谜活动文艺演出,参与人员3000余人;开展了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抗洪为主题的群众消夏文化艺术节,共演出16场; 举办了欢送退伍老兵、欢送抗洪武警官兵、欢送入伍新兵文艺演出活动,组织协办各类文艺团体文化活动20余次;开展了送戏曲进基层、进景区演出30余场,五年来,共送戏下乡300余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满足了城乡广大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深受百姓欢迎和喜爱。

(三)规范整顿经营秩序,文化市场格局初具规模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为方便群众,最大限度地精简了办事程序,压缩了办理时限,行政许可由原来的22项减少为8项,取消4项行政备案转为事后监管,审批时限由原来的10天缩短为2天,文化市场行政权力清单,由原来的181项减少为128项,推进一站式办理服务,实行了网上受理与审批。

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为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以严厉打击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为重点,对网吧场所进行多次治理整顿,对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采取暗访抽查、错时检查的方式,重点加大了在学校放学时间、双休日节假日等非正常工作时间的检查力度,加强了对网吧经营场所的管理。2019年,检查各类经营场所1100多家次,出动执法人员3200多人次。截至目前,立案查处7家违法违规经营单位。深入开展了扫黄打非进基层和法制宣传工作,检查是否销售有害卡通书口袋本等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书刊和妨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图书报刊和教材教辅,暂扣教辅材料40余册、非法出版物20册。几年来,共发放传单40000余份,销毁盗版图书2000余册,并深入学校开展了拒绝网瘾、法制宣传进校园活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全县共有文化产业单位百余家,基本形成文娱演出、广告创意设计、艺术培训、网络服务、歌舞娱乐、工艺美术等产业门类,现有书店16家,网吧31家,歌舞游戏娱乐场所30家,专业艺术团体1家,期刊1种,印刷打字复印企业5家,电影院2家,滑雪场1家,旅行社7家,星级酒店1家,各类广告创意设计经营单位7家,各类艺术培训学校红红火火,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产业格局初具规模。

县委、县政府重点扶持发展了传统工艺美术、摄影、广告、文化旅游等一批文化企业和行业组织,积极扶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如麦秸画、芦苇画、北大荒版画、剪纸、根雕等特色文化产品。其中,政府专门拨出200万元,以引进特殊人才的方式引进了高学历和文化文艺方面人才,并成立了黑龙江省版画院宝清分院,版画院创作的作品,多次在省级、国家级展出中获得大奖。尤其是总投资3200万元,占地面积8100㎡的老县署文化城,于2016年底完工,建筑面积5610㎡,目前已有乒乓球、书法、口才、作文、幼儿园等业户入驻,为宝清文化产业增添了活力。

(四)规划建设重点项目,促进文旅产业繁荣发展

旅游发展,规划先行,针对我县旅游业发展的现状,着手编制了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并组织实施。重点结合实施乡村振兴工程,推进3个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建设。一推进是七星河乡七星河湿地生态旅游区建设。建设了游客接待服务中心、湿地宣教馆、旅游观光路、观鸟栈桥、游船码头、观鸟台、停车场、景区绿地等。二是推进圣洁摇篮山主题公园项目。该项目201712月正式投入运营,是全省设计标准最高、功能理念最新、游客体验最好的滑雪场,20191月,举办了宝清县圣洁摇篮山第二届体彩杯大众滑雪精英赛等全省性的大型业余滑雪赛事,促进了我县冰雪旅游经济的发展,也填补了我县冬季旅游项目的空白。三是推进彩云岭文化旅游民俗景区项目。彩云岭文化旅游民俗景区项目集生态环境治理、文化旅游、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河长制、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为一体的产业集群,目前已完成中国北方村落民俗文化馆、标志性建筑物垦荒犁、花海、停车场、荷花池、旅游厕所、风车长廊、天壶、涌泉、凉亭景观和游客服务中心的工程建设,完成了环山路和跨截留沟上山桥建设,20197月份正式接待游客,共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20194月份完成了彩云岭中国北方村落古石器民俗文化馆的布展并对外免费开放,其中石器展厅向游客展示了宝清悠久的历史,红色记忆展厅向游客们展示了抗联战士顽强的斗争精神,并被确认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月份完成了中国垦荒馆的展陈并对外免费开放,向游客们展示了那段艰苦的垦荒岁月和知青精神。

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加快了景区、景点标准化建设的进程,积极开展了景区评定工作。一是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5万元,完成了七星河湿地旅游厕所建设,并于201710月通过了省旅游委的验收,被评定为2星级旅游厕所。投资200万元,完成了圣洁摇篮山公园旅游厕所改建,并于20181012日,通过了省旅游委的验收。投资10万元,完成了旅游道路标示牌建设。2017年,投资10万元,完成了7块旅游道路标示牌制作,在县域内主要公路的重要节点设立安装。投资25万元,完成了圣洁摇篮山滑雪场、七星河湿地景区的Wife覆盖工作。其中,圣洁摇篮山滑雪场投资20万元,七星河湿地景区投资5万元,对景区内的Wife覆盖进行了建设。截至目前,我县A级景区Wife实现全覆盖。二是积极开展景区评定工作。A级景区有雁窝岛湿地旅游区(4A级)、七星河湿地生态旅游区(3A级)、珍宝岛革命烈士陵园(3A级)、圣洁摇篮山景区(3A级)、蛤蟆通水库(3A级)、彩云岭文化旅游民俗景区(2A级)、龙湖水利风景区(2A级)、中国绿色寒疆果都度旅游假区(2A)、将军山公园(2A级)、雁窝岛酒庄(2A级)共10A级景区。非A景区有梨树山庄、天府公园(文昌阁)、东升湿地旅游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宝石河公园、文贤老县署文化街区等。三是发展旅游服务。黑龙江省松花江国际旅行社、黑龙江省中山航空国际旅行社、黑龙江康辉国际旅行社、黑龙江省海洋国际旅行社、黑龙江国之旅游旅行社、绥芬河新东方国际旅行社、饶河东方国际旅行社等7家旅行社在宝清成立分社,并在我县正式备案。我县国资盛景酒店通过了3星级酒店评定,全县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业人员大约2000人,主要包括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购物中心等涉旅行业。

扶持文化旅游产业,积极开展营销推广活动。一是大力宣传推介宝清旅游品牌。制作了《宝清旅游攻略》和《旅游风光片》,编写了四个传说故事,并由传说开发出了旅游产品,利用参加各种展会的契机进行发放,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宝清。二是县政府重点扶持发展了传统工艺美术、广告、文化旅游等一批文化企业和行业组织。积极扶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如麦秸画、北大荒版画、剪纸、蛋雕、根雕等特色文化产品。其中版画院和蛋雕作品,多次在省级、国家级展出中获得大奖。三是依托景区,开展了丰富的推广活动,宣传推介宝清旅游。改扩建后的珍宝岛烈士陵园,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是国家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省级和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演绎和解读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的历史背景、战斗经过和重要意义,每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以上。先后在圣洁摇篮山公园举办了双鸭山市首届体彩杯业余滑雪邀请赛、宝清县首届体彩杯大众滑雪精英赛等全省性的大型业余滑雪赛事,在彩云岭文化旅游民俗景区举办了首届农民丰收节,举办了魅力彩云岭、最美摇篮山”2018宝清半程马拉松活动。参加了哈洽会绿博会、深圳的文博会、佛山的旅游产品推介会等各种展会,积极组织旅游商品进行参展和推介,更好的促进旅游与文化、体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近年来我县的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逐年递增,2017年旅游接待人数为4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2亿元;2018年旅游接待人数为4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2.25亿元;2019年旅游接待人数为4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旅游总收入为2.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

(五)建设维护基础设施,保障节目安全顺利播出

十三五期间,文广和旅游局为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全面完成了广播电视发射塔异地新建工程;向省广播电视网络公司争取资金54万元新建了有线电视备用电源地下存储库房及材料库房;按照省广电总局安全播出工作要求,完成了广电大厦监控设备、广电大厦护栏及安全门工程、转播台360度云监控工程、广电大厦指纹门禁,通过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完成了中央、省、市、县安全播出工作要求。

二、影响发展的瓶颈问题、现实困难和制约因素

过去的几年,宝清县文化事业得到了繁荣发展,县委、县政府以文化名县、文化强县为目标,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开拓创新,聚各方之智,举全县之力,做强文化产业,做优文化服务,做活文化创新,为县域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但离文化强县和文化名县的目标还有差距,存在着不足:

(一)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县城内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都达不到国家要求标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不能很好实现。图书馆藏书的数量不够,不能更好地适应广大读者需求。博物馆收藏的文物,目前就摆放在不足四十平米的藏馆内,整个县城内没有一个大平方专业的演出场馆。基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够完善,全县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存在利用率不高现象,冬季供暖困难。

(二)文化文艺工作经费投入不足。政府没有按上级文件要求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如博物馆文物巡查经费、文化综合执法大队能力建设经费)。个别单位领导对文化工作重视度不够,侧重抓经济和业务工作,文化相关法律普及率不高,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导向、维持秩序、传续等功能没有发挥出来,文化阵地功能缺失。大部分单位和部门在文化建设上有些投入,不重视文化工作的单位部门甚至挤占文化活动经费用于其他方面。

(三)文化与教育结合得不到位。文化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本属精神领域之范畴。但现在的教育制度偏重知识教育,缺乏文化教育,缺少红色文化、知青文化和本土文化知识。社会环境缺乏人文气息、缺少人文关怀,有教缺少育,以文教化、以文化人的功能发挥的很不到位。

(四)文化与旅游工作融合度不高,文旅产业不能产生规模效应。旅游景点缺少文化气息和文化内涵,缺少具有宝清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游客游览结束不能带走具有宝清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文旅产业不能产生规模效应,政府在为为文化企业提供用地指标、信息咨询、市场拓展等方面还没有形成完整、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平台。文化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市场竞争力不强。缺少发展前景好、市场竞争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项目和知名品牌,文化城文化产业基地没有完全形成,集聚效应尚不明显,没有形成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完整的文化产业链,带动就业和消费的作用不明显,再投入、再生产的数量和质量不够高等。文化产业门类仍以传统文化产业为主,科技含量不高,高端的影视制作、文化出版、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演艺等产业占比较小。现有的文化产品多处于粗放型经营,大多缺乏创意和创新,缺乏宣传推广和后续配套经营,缺少能够体现人文特色和地域风情的文化精品。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匮乏,难以适应发展要求,既懂文化产业生产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少,具有丰富经验的高层次、高素质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更少,部分经营管理人员不擅长市场化运作和产业化经营。

(五)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缺少激励机制。文化文艺人才短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专业人员年龄偏大,面临断档,文化馆能下乡辅导的人员屈指可数,原先剧团的乐队已不复存在,能为龙江剧编曲者也已故去,后继乏人。对宝清文化做出贡献的文化名人、文化能人,没有激励和奖励制度,政府没有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基层文化人才队伍素质需要提高,需要专职人员,个别兼职人员不懂文化文艺工作,整体业务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

十三五时期,宝清县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服务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文化产业发展初具雏形,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文化活动和文艺作品丰富多彩,群众文化生活显着改善;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大,民俗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人民群众享受的文化成果不断增多。但也要清醒看到,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完善,服务群众的功能尚不健全,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发,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文化产业总量少规模小,文化人才供给不足、创新能力不强,推动文化发展的领军人才缺乏;文化发展总体水平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还不相适应。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抢抓机遇,切实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全区文化建设新跨越。

三、十四五文化广电和旅游工作发展规划

目前,我国正面临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对内,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外,在国际经济贸易战的背景下,我们面临外销受阻的困境,亟待拉动内需。十四五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作为重要的历史性窗口期,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是中华民族发展之路的重要性拐点,是中国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攻坚期,也是地方发展的加快经济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新形势下,应统筹谋划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思路,重点把握文旅融合、全域旅游、优质发展等战略方向,文化和旅游产业作为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发展不平衡的协调者,不充分的提供者,将成为十四五期间拉动内需和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抓手。《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黑龙江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41号)等文件的出台为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繁荣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和社会条件;全县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为文化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我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为文化发展注入新的内在动力,我县的文化和旅游产业将会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期。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建设文化强县,文化名县,推动全县文化建设的新跨越,特制定如下规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以创建文化强县、文化名县为目标,确立深化事业、推进产业、发展旅游、强化管理、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多方利用县域内丰富的文化资源,构建完善的文化事业体系和文化产业格局,深入挖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将丰富多彩的满族民俗文化,坚韧不拔的抗联文化、勇于开拓的垦荒文化、岁月峥嵘的知青文化、美轮美奂的生态文化、异彩纷呈的节庆文化交汇融合,形成具有宝清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努力打造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与大众文化相互交融的高品位、多样化、品牌化、产业化的文化强县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正确导向,发展先进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扶持通俗文化,引导流行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有害文化,巩固基层文化阵地,促进在全县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坚持政府主导,研究文化需求,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按照标准推动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坚持以市场机制的引入促进社会参与,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积极培育和引导群众文化消费需求;坚持以统筹管理、协同配合、优化配置资源来实现共建共享,发挥整体优势,提升综合效益;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形式,促进文化与旅游、科技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努力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增强文化工作的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在提升县域文化品位、完善文化设施、发展基层文化、提高精品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下功夫。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加强文化人才培养,深入挖掘社会突出人才,建立文化事业人才数据库;不断增强我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带动我县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到2025年,努力达到文化体制基本理顺,文化机制充满活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初具规模,文艺精品不断涌现,文化设施功能配套,文化人才结构优化,文化市场开放有序,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总体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面覆盖。基本建成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为骨干,以基层文化设施为重点,以流动文化设施和数字文化阵地建设为补充,实现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面覆盖、互联互通。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达到三级标准;积极打造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网络和应急广播系统,广播电视设施设备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和地方实施标准,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显著提升。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机制,实现菜单式”“订单式服务。不断增强科技发展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影响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水平和现代传播能力,使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融入百姓生活。实现公共文化资源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有效整合,文化事业单位的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设施利用率明显提高。

——公共文化管理、运行和保障机制健全。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政策制度体系、政府考核体系、服务与绩效考核标准体系,逐步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格局,推动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

——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发展壮大。健全文化人才培育、选拔、管理和考核机制,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形成高素质人才不断涌现、基层文化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良好局面。

(四)具体任务

1、加强基础建设,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大众化,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1)完成文化创意中心建设。按照着眼长远,适度超前,突出重点,坚持高起点,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抓好文化创意中心建设,内部包括博物馆、大剧院、图书馆、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总投资1.5亿元,建设用地面积20000平方米,内设藏品库区、陈列区、技术及办公用房、演出区、阅览区、活动区、观众服务设施等部份组成,建成后,实现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400平方米的目标。

2)实施综合文化站提升计划。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服务提供、队伍建设、资金保障,均衡配置公共文化资源,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扶贫工作等有机结合起来,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完善功能布局,修缮或改扩建十个乡镇文化站,实现设备配置提档升级,使乡镇文化站服务功能得以更好实现。逐步建成以图书阅览室、技能技艺培训室、公共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和综合服务窗口于一体的四室一窗口服务站。

3)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整合利用城市房屋场地和行政村(社区)等现有闲置城乡公共设施,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加强城市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加强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按照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整合各类村公共文化资源,建设选址适中、与地域条件相协调的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力争达到十个一标准,即一个不小于1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一个不小于10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广场、一座乡村小舞台、一个农家书屋、一个广播室、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体育器材、一套灯光音响、一名文化管理员、一支文体活动团队。健全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配套设施,充分利用社区活动场所、综合服务设施、文化活动室、新建住宅小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综合公共服务设施,整合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逐步达到十有标准,即有文化活动室、有文体活动广场、有阅读书屋、有电子阅览室、有科普电子屏、有宣传栏、有文化体育器材、有灯光音响、有文化管理员、有文化志愿服务队伍。

4)提升免费开放服务水平。严格执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要求,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保障机制,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免费开放工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县内所有公共文化设施,一律对大众免费开放。加大公共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大型体育场馆的各类文体设施向社会免费或优惠开放。文化馆、图书馆以及文化站、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均建立免费开放公示制度,并根据实际不断充实和调整免费开放服务项目。推进文化馆分馆建设,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每年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艺术培训、辅导工作,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大力开展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等艺术培训,使民间社会团体的艺术修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流动展览活动,每年组织流动演出12场以上。图书馆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宗旨,以推进全民阅读为方向、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收藏体系,进一步丰富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拓展服务领域,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将图书馆建设成读者的学习空间交流空间人文空间主题空间休闲空间。推进图书馆分馆建设,成立免费阅读站,在丰富馆藏,提升办公和业务自动化能力软硬件基础设施升级等方面积极投入,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开展流动服务,努力打造书香宝清,形成以上带下、以强带弱、上下联动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格局。

5)推动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文化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互联网+文化的融合渗透,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示范工作。推动实施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运用宽带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卫星网络等手段,拓宽公共文化资源传输渠道,推动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实现优化管理、整合资源、服务共享。全力推进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智能化建设,探索建立适合我县的文化馆、图书馆地方标准体系。文化馆结合国家文化馆的创建要求,丰富服务手段,初步建成数字文化馆。博物馆以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为基础,加快博物馆藏品数字化进程,建设数字博物馆。图书馆实现自动化管理,采购图书数字资源,打造覆盖面更广的多样化数字阅读体系。

6)加强文化艺术普及工作。加强文化旅游系统人才培训,提升全员素质,强化文艺团队建设,做好村镇、社区的业务辅导工作,将专业文化文艺组织和民间团体等打造成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具有影响的文化文艺团队。开展本区内的赛事和交流活动,为全县各文艺团队和民间团队提供展示和学习提高的机会,为群众搭建文化服务平台。

2、建立服务机制,增强公共文化发展动力

强化党对公共文化事业的领导,在进一步强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基本服务职能的基础上,探索建立联通公共文化供给和文化市场的制度性通道,激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内在动力。

1)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加强文化创意产品研发,丰富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文化产品种类和数量,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内容。完善公益性演出补贴措施,通过政府购买、票价补贴、演出场次补贴、剧场运营补贴等方式,推动文艺表演团体开展公益性文化演出,推动文化经营单位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服务。鼓励在商业演出和电影放映中安排低价场次或门票,鼓励出版适应群众购买能力的图书报刊,推动经营性文化设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场所和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场所等向公众提供优惠或免费的公益性文化服务。促进文化欣赏和消费,举办好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繁荣文化艺术品市场。积极发展与公共文化服务相关联的教育培训、演艺会展、旅游休闲等产业,引导和支持各类文化企业开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

2)建立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转变政府职能,清理、完善配套政策,县政府出台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工作意见,明确购买主体、承接主体和购买内容,制定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具体购买目录。采取项目招标、政府采购、直接委托等方式,将地方戏演出纳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名录,组织专业演出团体到农村为群众演出,由政府购买服务。每年资助1-2台优秀剧目,确保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公开透明、规范有效。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或捐助设施设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更加多元,服务机制更加灵活。

3)培育和规范文化类社会组织。加强对文化类行业协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社会组织的引导、扶持和管理,促进规范有序发展。鼓励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成立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在行业自律、行业管理、行业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进文化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将适合以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事项,通过规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社会力量承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多元化、社会化,引导文化类社会组织依法依规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博物馆、展览馆、剧院等公益性单位,积极主动为文化类社会组织举办的公益文化活动提供专业支持和场地支持。

4)规范和推进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构建参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统筹管理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文化系统各级直属单位、街道、乡镇、社区成立文化志愿服务队,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以积极推进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常态化、专业化和品牌化为目标,以文化惠民工程、送文化下基层、送欢笑到基层、送展览下基层等活动为载体,开展更多适应基层实际、利于普遍开展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着力解决基层文化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服务内容单一、供需对接脱节等问题。建立志愿服务下基层制度和结对子、种文化长效工作机制,推动专业艺术院团、文化协会和民办艺校及民间艺术团体到基层教、学、帮、带。加强与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统筹协作,形成共同参与文化志愿服务的合力。动员组织专家学者、艺术家等社会知名人士参与文化志愿服务,提高社会影响力。加强对文化志愿者及管理人员服务技能和工作技能培训。

3、服务基层群众,提升文化品牌影响力

围绕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扩大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充分发挥文联、各协会的作用,创作一批激励人、感动人、鼓舞人的文化艺术精品,扩大宝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继续打造文化文艺活动品牌。巩固好原有春晚、元宵节灯谜、秧歌汇演、文化大集、挠力河之声音乐会、天府之声群众文化艺术节活动品牌,办好文化讲堂,开展书法、美术、摄影、工艺美术品等展览,广泛开展广场舞、大合唱、朗诵演讲等大型赛事,结合建党一百周年,开展红色故事演讲比赛、红歌比赛、展览等活动。

2)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出台激励机制,丰富优秀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办好《挠力河》季刊,强文学艺术的精品意识,深入挖掘宝清历史文化、民族地域文化的丰富内涵,充分发掘富有时代气息,代表发展主流,体现宝清特色,社会广泛认同的人和事,在提高全县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同时,用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塑造宝清人、宝清魂,用艺术家独特的视角展现宝清的发展和进步,集中精力组织好全县原创作品的生产、比赛和展演活动,进一步创作和打磨,创作各类群众喜闻乐见,内容健康向上的文化文艺作品,为市民群众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促进文学艺术界交流,坚持抓好文艺队伍建设,在原有协会的基础上,筹划成立有声语言艺术(朗诵)协会,充分发挥和利用网络微信平台开展创作,进行交流和展示,为艺术家和文化文艺工作者提供好服务。

3)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开展全民阅读进家庭、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活动。广泛开展传统文化艺术进校园、送图书下乡、送欢笑到基层金色田野、全民健身、科普教育等系列活动。结合中华传统节日、重要节日,广泛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活动,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更多基层群众积极参与。推进红色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民间文化协调发展,培育根植群众的文化载体和样式,支持群众自办文化团体,开展自办文化活动,大力开展民间艺术团体、农民、职工、特殊群体等各类群众文艺队伍的示范性展演活动,积极为群众文化队伍提供展示交流平台。推进文化活动深入开展,以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广场为活动平台,以县文化馆、双馨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各协会、各业余文艺团体及文艺骨干为依托,常年开展广场文化活动,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广场文化活动健康、规范、有序开展。

4、强化行业监管,保障文化市场规范有序

强化文化旅游市场监管,紧抓安全生产,规范市场运营秩序,完善常态化管理机制,确保文化旅游市场管理不失控、无死角、无盲区,促进全县文化旅游行业健康繁荣发展。

1)推进法治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以规范行政审批事项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工作为重点,继续梳理行政权力事项,理清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并依法加强对执法情况的监督检查,积极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理清文化旅游依法行政处罚的责权关系,避免行政执法过程中的缺位、越位、错位。按照不见面,一张网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继续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提升服务水平,提高行政审批时效,让百姓实现行政事项网上申请、办理,切实方便百姓办事。

2)加强行业培训和安全监管。了解企业培训需求,开展定位精准、行之有效的行业培训,大力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和企业内生增长力。开展针对行政管理、行政执法人员、五老义务监督员等从业人员的业务与法规培训,提升市场管理者和从业者的整体业务水平。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加强文化旅游安全专项检查和管理,对景区、旅行社开展重点检查,对人员密集的文化场所开展消防安全演习,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市场从业者的安全意识,力争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

3)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加大对文化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和完善文化旅游市场管理制度,规范执法和经营行为,强化文化部门行政管理、社会各部门齐抓共管、群众监督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管理机制,积极促进歌舞娱乐、网吧、游戏、出版、演艺等各类文化旅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淫秽、色情和各种非法演出活动,净化文化市场。联合工商、公安、消防等部门对文化旅游市场秩序开展专项检查行动,形成常讲、勤查、严惩的态势,促使企业从要我守法我要守法转变。

5、重视文保工作,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切实提高全县文物保护工作水平,开展重点文物保护历史精品工程,开展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提高文物非遗保护传承利用水平。

1)做好文物保护工作。认真落实《文物保护法》,加强馆藏文物安全,推进宝清县博物馆中心库房建设,包括文物库房240平方米、修复室60平方米、保管室30平方米、设备室20平方米(含土建、技防、保管设施和环境控制设备),同时开展民间文物藏品征集工作,使各类文物藏品得到有效的保护。对县境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工作,全面系统地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申报工作,并汇编成册。开展文物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做好基本建设前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确保文物安全无事故。

2)推进历史文化遗产精品工程建设。加大文博事业的投资力度,争取上级部门对我县文物维修维护工作的资金支持贴,加强对历史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对重点国保单位进行保护维修,一是三江平原汉魏时期遗址——炮台山城址文物风貌改善设施建设项目,二是汉魏时期遗址——青龙山城址保护设施项目,三是十二烈士山保护设施建设项目,打造宝清历史文化遗产精品工程。

3)提高文物科学保护水平。加大对乡镇从事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合理有效系统的授课交流以及实地教学,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提高思想认识,提升业务水平,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物人才队伍。

4)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活动。结合每年文化遗产日、博物馆日等活动日,按照省市要求,结合自身实际,依托有利资源,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使得老百姓、青少年积极参与其中,使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

6、确保安全播出,保障广电设施顺利运行

做好广播电视法规的贯彻落实,进一步转变职能,提升依法管理、科学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坚持建设与管理维护并重,严格强安全播出制度,定期对播出设备设施、光缆线路、无线发射基站进行全面检查,完善各种制度,严格实行双人双岗制度,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确保广电设施安全运行,和节目播出安全。加强节目管理,保证节目健康,严把节目审查关,突出内容健康、画面清晰、有正面教育意义且可视性强的红色革命题材影视片,活跃荧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7、发挥资源优势,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壮大

文化和旅游部明确提出,中国旅游业正处于新一轮发展黄金机遇期,应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找准文化、旅游工作的最大公约数和最佳连接点,充分整合资源,以提升服务为抓手,加大宝清文化旅游的宣传力度,扶持和促进文创企业、旅游企业发展壮大,提升宝清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

1)进行总体部署和规划,打造文旅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

尊重规律、因地制宜、稳中求进、鼓励创新,通过文旅空间整合路径、文旅产业赋能路径、文旅产品培育路径、文旅市场融合路径、文旅品牌塑造路径、文旅公服渗透路径六大路径,建立全域旅游资源库,挖掘并整合宝清文化旅游资源,结合我县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编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宝清县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开创文旅融合新天地,真正做到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扶持推进重点文化企业和重大项目,坚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带动,重点打造彩云岭文化旅游民俗景区、文化创意中心、文化广场项目,推动创意设计业、网络传媒产业、演艺娱乐业等继续保持优先发展。加快打造建设有特色的娱乐休闲体验和文化旅游成长空间,积极帮助和指导县内文化旅游企业申报各级各类产业扶持资金,帮助和指导县内文化旅游企业开展各种文化旅游和活动开展文旅创意及消费聚集区项目建设,包括非遗文化艺术馆、文化长廊、书法碑林、文化舞台、文化特色街区等,使文化产业在GDP中的比重逐年增加。

2)突出历史文化主题,打造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原则,发挥宝清文化资源优势,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文化旅游发展布局,以推进宝清全域旅游为引领,加大保存历史文化旅游开发力度,加快景区旅游区建设,以历史文化为依托,以品牌景区为载体,推出一批文化旅游精品线路,重点打造彩云岭、七星河湿地等精品旅游线路,依托宝清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开展文化之旅、满源寻根之旅、红色文化之旅、跟着讲解员游宝清等活动。

3)合理利用文物资源,推进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有机结合。以保护文化遗产为前提,以规划为引领,市场为导向,完善文保单位旅游功能,丰富文化内涵,实现文物资源与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编制国家、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保护利用规划项目,推动炮台山古城、青龙山古城等遗址历史遗存的旅游开发,合理利用文物资源,深度挖掘传说、历史、民俗故事等文化内涵,打造民俗旅游、红色旅游等经典景区,增强游客体验度,提升旅游品质,打造文化旅游新业态。寻找夜游经济的突破点,围绕文化城夜景,配合其他夜间消费业态,推行夜景、夜演、夜购、夜娱等旅游夜经济,实现夜游经济的效益与活力。

4)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提升旅游文化内涵。挖掘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尊重非遗保护规律的基础上,遴选项目进行旅游开发,支持研究将传说、民俗故事等国家非遗项目和宝清剪纸、年画、蛋雕等开发为观赏体验性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参与,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鼓励在重点旅游线路上布局,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代表性强的非遗传习基地和传统民俗活动场所,支持景区建设非遗宣传展示场所,鼓励传承人入住景区,开展非遗活态展演。

5)创新文化旅游主题活动,打造文旅演艺精品。发挥宝清当地具有浓郁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传统节会品牌效应,提高市场化运作和创意策划水平,创新开展宝清文化旅游展会、养生文化旅游节、冰雪节等重要节庆活动内容,鼓励引导发掘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开展群众参与性强的传统民俗文化旅游活动,积极吸纳文艺演出团体和艺术表演人才,以多种方式灵活参与。景区经营鼓励专业艺术院团与重点旅游目的地合作,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艺术水准高的文旅演艺产品,重点旅游景区要推出常态化的文化旅游演艺节目,鼓励和支持以宝清历史故事、民俗文化为题材进行文化艺术创作,并尽可能搬上舞台,增强旅游吸引力,扩大文化影响力。

6)加大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提升旅游发展品质。鼓励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进入旅游业,提升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和服务设计水平,发展文化创意旅游,支持建设富有文化特色与内涵的创意街区特色小镇旅游度假区,加大对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和老字号纪念品特色手工艺品开发支持力度,支持把宝清的风物、风味、风景设计成文化旅游商品,鼓励文化创意企业和非遗传承人充分吸收文化遗产元素,研发特色旅游商品,举办文化旅游商品创意设计评选大赛,鼓励有创新特色的旅游商品申请设计专利,加强对旅游商品知识产权保护。

7)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推动旅游景区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挖掘宝清历史文化内涵,注重对旅游目的地景区文化内涵和文化氛围的塑造,加快旅游目的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实旅游景点景区文化内涵,加快构建宝清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剧场等公共文化场所服务体系,完善旅游功能,支持其进入旅游景区,开展文化旅游活动,融入旅游线路。加快现代化文化市场体系建设,鼓励景区引入影院、书店、游艺等文化业态,鼓励乡镇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农民文化文艺团体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深入推进重点旅游城镇的人文建设,保护历史遗存,传承历史文脉,留住文化记忆,打造城镇文化特点。

8)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打造数字化文旅产业生态。进一步扩大宝清旅游的影响力,开展宝清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建立外地公众及旅游业界旅游产品推广渠道。创新开展宣传工作,加大全县文化旅游整体形象宣传推广策划,开展中国宝清文化旅游媒体推广宣传活动,举办各类媒体宣传活动和文旅采风活动,开展青春作伴游家乡”“小记者夏令营等活动。开办文旅宝清公众号、抖音号,展示文学作品,搭建旅游服务功能平台,进行宝清文化旅游整体形象宣传,树立大美龙江,锦绣宝清的良好形象。在提升供给侧智慧服务效能、升级文旅产品业态内容、丰富文旅数字化产品等方面实现突破,在科技产品丰富内容、智能服务创新体验、数字管理提质增效三个方面下功夫。可探索引入5D光影、VR穿越、夜间博物馆、夜间恐龙馆等,在数字化、智能化城市规划和建设、云端服务、5G 万物互联、智慧旅游等几方面,全方位创新文旅体验,构建数字化雏形的文旅产业生态。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主体的工作推进机制,多方协调,充分发挥各单位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强对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作的领导,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精准扶贫等工作相统筹,努力营造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社会氛围。

2、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按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落实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所必需的资金,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逐步加大现有财政资金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力度。对新增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凡适于以购买服务实现的,原则上都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施。政府要加大对未达标的各类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争到2025年全部达到国家标准。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重点向革命老区村、贫困村倾斜,着力支持农村和城市社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加大对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创新投入方式,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政策措施,支持包括文化企业在内的社会各类文化机构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落实现行鼓励社会组织、机构和个人捐赠公益性文化事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规定。

3、坚持项目带动。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宣传营销创新、创意市场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支持,同时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创办文化旅游产业,探索设立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建立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项目库,加强重大项目谋划。支持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纳入各种专项资金的扶持范围,加大对重点文化旅游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文化旅游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4、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切实加强文旅系统干部队伍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着力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意识、创新意识的公共文化旅游工作管理者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对实行免费开放后工作量大量增加、现有机构编制难以满足工作需要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结合实际和财力,合理增加机构编制或者采用公益性岗位的方式,公开面向社会招聘业务强、能力高的专业人才。加强对农村文化队伍的管理和使用,在现有编制总量内,落实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中心)编制配备不少于12名的要求,乡镇综合文化站(中心)从业人员应懂文化文艺工作,具备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等多方面的服务能力。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培训,建立培训上岗制度,选派文化专业人才到省、市级以上培训班学习,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立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的政策措施,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

主办:宝清县人民政府    承办:宝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宝清县政府信息数据中心 运营管理 联系方式:0469-5423254

ICP备案号:黑ICP备11003563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23052302000001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523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