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宝清县“十四五”黑土地保护规划的通知

2024-01-04 15:15 来源: 宝清县政府办公室

宝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宝清县“十四五”黑土地保护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直属单位:

《宝清县“十四五”黑土地保护规划》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宝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1月4

宝清县“十四五”黑土地保护规划

黑土是极为珍贵的自然资源,近年来东北黑土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加强保护刻不容缓,黑土是世界公认的最肥沃的土壤,形成极为缓慢,在自然条件下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层需要200~400年。全球黑土区仅有三片,分别位于乌克兰第聂伯河畔、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和我国东北平原。其中在我省境内,主要分布在齐齐哈尔、绥化、黑河、佳木斯及哈尔滨等市(区),即三江平原的西部和松嫩平原的中西部。

宝清县地处中国东北地区、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处三江平原的南缘。北与西北以七星河为界与富锦市、友谊县、双鸭山市为邻;西以完达山脉那丹哈大岭为界同七台河市相接;南与东南以完达山主脉分水岭为界同密山、虎林两市毗邻;东以七里沁河为界与饶河县相望。地理坐标为北纬45°47′10″-46°53′55″东经131°14′20″-133°29′50″。根据土壤普查资料,宝清县土壤共分6个土壤类别,即暗棕壤、黑土、草甸土、白浆土、沼泽土、水稻土等22个亚类44个土种,种类繁多肥沃,素有“土壤沃衍、植无不宜”之称。是中国“寒地黑土”核心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推进宝清县黑土地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近年来,尽管宝清县在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农民保护耕地意识不足、不合理的耕种制度、不断增强的生产活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因素,导致黑土地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壤侵蚀加剧、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理化性状与生态功能退化、生产能力降低,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如再不抓紧加大保护力度,黑土地将加速退化,面临黑土变黄的严峻形势。黑土地退化将不断降低耕地地力和产出能力,极大影响宝清县农畜林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降低黑土地的生态保护屏障功能,阻碍宝清县现代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影响到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保护利用好黑土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根据《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黑龙江省“十四五”黑土地保护规划》《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双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双鸭山市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和《宝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与意义

(一)背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党的十九大报告和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2017年6月,经国务院同意,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了《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提出了东北黑土地保护的总体思路,要以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土地资源安全、农业生态安全为目标,推进工程与生物、农机与农艺、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改善东北黑土区基础设施条件、内在质量、生态环境。

省、市政府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工作,省政府将黑土地保护工作作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任务,多次组织黑土地专项调研,召开黑土地保护利用培训班,完成《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严格项目跟踪和绩效考核,组织项目绩效评估会和总结会。宝清县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工作,编制了《宝清县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全程跟踪宝清县黑土地保护项目实施,指导形成可复制的宝清县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模式及技术体系,争取将宝清县打造成为全省,甚至全国的黑土地保护利用的典型样板。

推进宝清县黑土地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近年来,尽管宝清县在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农民保护耕地意识不足、不合理的耕种制度、不断增强的生产活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因素,导致黑土地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壤侵蚀加剧、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理化性状与生态功能退化、生产能力降低,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如再不抓紧加大保护力度,黑土地将加速退化,面临黑土变黄、黄土变沙的严峻形势。黑土地退化将不断降低耕地地力和产出能力,极大影响宝清县的粮食产能,降低黑土地的生态保护屏障功能,阻碍宝清县现代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影响到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二)意义。黑土地保护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要求,“要持之以恒抓好粮食生产,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多作贡献”。宝清县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生产先进县。

2020年,全县种植玉米130.7万亩、大豆221.5万亩、水稻172.9万亩、经济作物10.4万亩。产量为38.4亿斤,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调出基地。贯彻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根本在耕地。黑土层变薄,地力水平下降,会显著影响耕地的生产能力,降低耕地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加强黑土地保护,稳步提升黑土地基础地力,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基础。

加强黑土地保护是保护全县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多年来,由于耕地过度开发与利用,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品的使用,使整体农田生态系统退化,部分地区农田出现了水土流失、风蚀沙化等生态问题,耕地质量及土地生产力持续降低、土地可利用性及生态环境调控能力持续减弱。宝清县开展黑土地保护工作,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全面加强预防保护及生态修复,对改善本地区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黑土地保护是打造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力开展“中国粮食、中国饭碗”质量提升行动,实施肥药减量增效,发展绿色生态健康种植养殖,提高特色优质农产品比重,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力打造绿色有机食品基地,支持企业和合作社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建成全国知名的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

二、“十三五”工作成效

“十三五”以来,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黑土地保护利用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综合措施,坚持利用与休养相结合,科学高效推进宝清县黑土地保护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一)黑土地保护长效机制逐步建立。为响应全市将黑土耕地保护纳入全市粮食安全县(区)长责任制考核,成立了黑土耕地保护推进落实工作小组,形成了以市级统筹部署、县级主体推进、乡村具体落实,上下联动、协同配合、责任明确的黑土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制定并组织实施了《宝清县黑土耕地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黑龙江省耕地保护条例》《黑龙江省水土保持条例》等法律法规,成立黑土耕地保护推进落实工作小组,加强对黑土地保护监督考核,实现黑土地保护的法治化、制度化、长效化。

(二)黑土地数量保持基本稳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控和土地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格核定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全县耕地面积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省规划下达指标。宝清县耕地面积306.12万亩,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216.26万亩,其中: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131.05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85.21万亩。

(三)农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两区”为重点,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0年底,全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 21.3万亩。完成黑土耕地环境质量类别划分,秸秆还田或深松地块耕作厚度达到30厘米以上。将安全利用全部落实到具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2%以上。

(四)黑土地保护模式不断完善。大力推进科学轮耕制度,旱田平均每三年深松一次。把秸秆还田作为提升黑土耕地地力的重要措施,旱田以“一翻两免”为重点,根据不同积温条件和土壤类型,因地制宜形成了翻埋、碎混、覆盖等三种秸秆还田方式;水田以“一翻两旋”为重点,形成翻埋、旋耕和原茬搅浆等三种秸秆还田技术。2020年,全县秸秆还田率达到80.1%。坚持农机农艺融合,深松整地面积130.0万亩。累计实施耕地轮作休耕面积27.3万亩,有力促进黑土地休养生息。

(五)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成效明显。持续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改进施肥方式方法,提高化肥利用率。加强重大病虫监测网络体系建设,推广现代植保装备,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到2020年底,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44469吨,下降率0.3%。开展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理和农用残膜回收处理试点示范,累计回收处理农药包装废弃物3200万。大力推进种养结合,加快农牧循环发展,2020年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

(六)黑土地保护科技支撑能力增强。依托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合作共建项目,建立黑土耕地保护科研、教学、推广、监测体系,为测土配方施肥、肥料质量检测、土壤肥力监测和农业环境监测等提供科技支撑。

(七)生态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坚持耕地保护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促进生态环境修复,有效遏制黑土地水土流失、风蚀沙化和耕地质量下降势头。“十三五”期间,初步划定了自然保护地外县属生态红线705.7平方公里,占县属面积的18.2%。严格落实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林地保护和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5.8平方公里,侵蚀沟88条。累计完成植树造林面积5.2万亩,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加强四旁绿化,改善黑土地生态环境。

(八)粮食综合产能稳步提高。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组织、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托管模式,提高土地集约化生产水平。到2020年底,全县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到2500余个,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10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连续十五年获得“产粮大县”奖励,被授予“中国好粮油”水稻示范县称号,为我省稳固成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面临的问题、机遇和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五年。全县上下要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乘势而上,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为筑牢中国粮仓、端稳中国饭碗,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提供坚实保障。

(一)面临的问题

一是黑土层变薄。随着黑土开垦年限的增加,黑土层、犁底层总体趋势在变薄。宝清县全年大风天气较多,夏季雨量集中,雨量大,同时受过度开发、缺乏保护等人为因素影响,耕地受水蚀、风蚀影响大,水土流失较为严重,造成黑土层变薄,部分耕地心土层裸露,地表砾石遍地,处于弃耕的边缘,部分坡耕地侵蚀较重,黑土地变少,地水平下降。

二是耕地地力下降。由于长时间、大规模、高强度耕种,导致水土流失、耕作层变浅,犁底层变厚,土体构型不良。土壤沙化、酸化,氮、磷、钾有机质含量下降,理化性状与生态功能退化,黑土地变“薄”、变“瘦”、变“硬”、变“黄”,等现象,白浆土地区存在“旱时硬邦邦、涝时水汪汪”粮食产品低等问题,耕地质量水平不高,限制了作物单产水平的发挥。因此,急需治理。

三是基础设施薄弱,防护设施匮乏。宝清县旱地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区,坡地易旱,洼地易涝,耕地的生产能力和粮食产量常受天气因素的高度制约。水田的现有水利设施因年久失修,老化、损毁现象严重,水源及渠首工程运行不正常,渠系、田埂等基础设施不配套,跑水、阻水、漏水现象普遍存在,输水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大降低。农田林网不成体系,难以起到防护作用。

四是掠夺式经营,重用轻养问题突出。由于部分地区长期掠夺式经营和过度开垦,重用轻养,保护意识不强,宝清县黑土地土层变薄,耕层变浅,物理性状变劣,土壤有机质下降,养分失衡。黑土表层平均每年流失0.3~1.0cm,平均厚度从开垦初的60~100cm,减至目前的20~30cm。由于长期用小马力机械耕作,耕地土壤板结严重,形成了坚硬的“犁底层”土壤容重均增加,孔隙度减小,土壤耕性变差,水、肥、气、热不协调,蓄水保墒能力降低,造成水土流失。

五是投入品利用率低,潜在污染风险加大。耕地土壤存在污染隐患,突出表现在化肥、农药利用率低,地膜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等方面。农民常规施肥氮、磷、钾肥的利用率较低,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后,虽有所提高,但仍然未达到预期效果。化学农药使用总量较大,这将对土壤微生物造成伤害,土壤菌群失衡,导致土病害加重,耕地生产能力下降,而且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工矿企业周边、城市郊区、有机肥制造中存在着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威胁。

六是资金投入少、覆盖面小,机构人员不足。宝清县黑土区面积广袤,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轮作试点项目实施区覆盖面小,黑土区保护治理面积比例还很低。资金投入方面,国家对相应工程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但县政府财政紧张,投入不足,对于广袤的黑土区,项目覆盖率还很低。此外,县政府还缺乏专业的黑土地保护机构,人员配备明显不足,监测、检测力度不够,使得黑土地保护工作推进困难,黑土区的生态退化现象仍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仍然存在。

(二)面临的机遇

一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工作。中央一号文件连续7年明确提出,加大东北黑土地保护力度,开展并扩大东北黑土地保护试点规模,推广黑土地保护有效治理模式,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

保护黑土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升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迫切需求。2015年,中央在东北四省区17个产粮大县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2017年《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发布。省、市十分重视黑土地保护工作,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是政策支持有力。国家对黑土地保护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在耕地地力提升、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水土流失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等多方面给予支持,集中推进黑土耕地保护。

三是工作基础扎实。“十三五”时期,全县上下坚持把保护黑土地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总结探索了一整套黑土地保护的工作制度和技术模式,为“十四五”时期提升黑土耕地保护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是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近些年,通过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化肥减量增效、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探索总结了“可推广、可复制、能落地、接地气”的黑土地保护利用综合技术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显著地提升了耕地地力水平。

五是绿色发展所需。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绿色有机农产品需求潜力巨大,加强黑土地保护,叫响寒地黑土、绿色有机和非转基因三张金字招牌,有助于推动我县农业精品优势向农业精品强势迈进。

(三)面临的挑战

一是耕地土壤有机质下降趋势仍未根本扭转。长期高强度利用,加之耕地面积大,保护投入有限,黑土地质量退化趋势仍然严峻。虽然近年来不断加大秸秆等有机物料还田力度,有机质下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部分地块出现恢复性增长,但是从整体上看,耕地质量提升任务依然艰巨。

二是水土流失严重。经多年持续不断治理,全县水土保持持续向好,今后一段时期内水土流失治理仍然任务艰巨。

三是生产经营主体参与不够。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黑土地保护意识不强,黑土地保护措施落实不到位,缺乏政策性制约和激励机制,片面追求产量,重利用轻保护,重产出轻投入。农技社会化服务保障不充分、不平衡。

四是数字化监管手段亟待创新。黑土地保护领域数字化研究应用滞后,数据整合、开发和应用不足,急需推广应用国家耕地保护大数据平台,实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

四、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黑土地保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精神,紧扣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定位,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以保护黑土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为目标,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黑土耕地保护制度。紧紧围绕宝清县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探索推广黑土地保护模式,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现代农业黑土地保护利用工程,依靠科技引领,加大资金投入,调整优化结构,创新服务机制,综合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种措施,坚持一体化综合施策,系统化分类推进,探索开展整乡、整村、整片黑土地保护示范,建一块成一块,打造黑土地保护“宝清样板”,树立黑土地保护“宝清标杆”,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城乡全面融合,为走出一条具有宝清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提供坚实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用养结合、保护利用。针对黑土地长期高强度利用,统筹优化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转变发展方式,推行绿色生产,推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推进种养循环、秸秆粪污资源化利用、合理轮作休耕等综合治理模式,切实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

以耕地质量建设和黑土地保护为重点,根据不同区域黑土地质量现状,因地制宜,统筹土、肥、水、种及栽培等生产要素,综合运用工程、农艺、农机、生物等措施,确保黑土地保护取得实效。

——坚持突出重点,综合施策。以黑土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以耕地数量保护、质量建设和生态修复为重点,探索工程与生物、农机与农技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模式,因地制宜、分区分类推进集中连片治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提升黑土耕地质量。

重点在土地退化较为严重、集中连片地区,开展黑土地利用试点,衔接相关投资建设规划,集中资金投入,推进连片治理,做到建一片成一片,逐步积累经验,有序推进黑土地全面治理,使黑土质量整体得到提升。

——坚持政策协同、统筹实施。加强政策衔接,结合区域内农田建设、水土保持、水利工程建设等规划,统一设计方案、组织实施和绩效考核,统筹安排工程建设、耕地保护、资源养护等不同渠道资金用于黑土地保护利用。

——坚持工程、技术与管护相结合。推动六大工程体系建设,加强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的示范和推广,建立因地制宜的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体系,建立耕地质量监测预警和信息化服务体系,明确黑土地治理工程产权,建立管护制度,提升监控与综合管理的能力。

——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强化政府规划引导、资金政策撬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农民筹资筹劳,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调动农民群众、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黑土地保护利用的积极性,坚持黑土地保护的公益性、基础性、长期性,发挥政府作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鼓励地方加大黑土保护投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农民筹资筹劳,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黑土地保护,努力形成推进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的合力。

(三)主要目标

1.保护面积

2025年,黑土地保护技术在永久基本农田和划定的“两区”实现全覆盖,黑土耕地保护利用示范区面积达到158万亩。到2030年,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示范区基本覆盖典型黑土区耕地。

2.保护目标

2025年,黑土耕地保护利用示范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1克/千克以上;旱田平地耕作层平均达到30厘米以上,坡耕地耕作层平均达到25厘米以上,水田耕作层达到20~25厘米。到2030年,示范区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比2025年提高1克/千克以上。通过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和治理修复,有效遏制黑土地退化,持续提升黑土耕地质量,改善黑土区生态环境。

3.保护效果

通过加强黑土地保护,提升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产量稳步增加。到2025年,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稳定在42亿斤以上。

4.区域布局

按照《黑龙江省“十四五”黑土地保护规划》部署,我县“十四五”时期落实黑土耕地保护利用示范区158万亩,其中:宝清镇16.9万亩、七星泡镇38.26万亩、青原镇19.65万亩龙头镇3.05万亩、夹信子镇1.25万亩、小城子镇1.25万亩、朝阳镇8.54万亩、

万金山乡13.82万亩、尖山子乡36.81万亩、七星河乡16.97万亩、其他1.5万亩。

专栏1   “十四五”时期黑土地保护主要任务目标

类别

任务

预期目标

到2025年

到2030年

保护面积

黑土地保护利用示范区

(万亩)

125.4

基本覆盖黑土区耕地

其中:标准化示范区

(万亩)

20

保护目标

土壤有机质平均增量

比2020年平均提高

1g/kg以上

比2025年平均提高

1g/kg以上

耕作层平均厚度

旱地平地:≥30厘米;坡耕地、干旱区:≥25厘米;水田:20~25厘米

保护效果

全县粮食产能

达到42亿斤

五、重点工程及建设任务

根据宝清地区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实际,重点实施“六大工程”,保数量、提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多措并举保护治理黑土地。

(一)黑土地数量管控工程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立黑土地整治管理长效机制,采取“三严”措施,依法加强黑土地数量管控,坚决遏制黑土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1.严控耕地保护红线。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划定耕地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易地补充耕地、土地复垦等政策,确保完成规划期内黑土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2.严格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划定一般农业区,把优质黑土耕地优先划入一般农业区。制定用途管制规则,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严控非农建设用地规模,尽量少占优质黑土地。强化对占用黑土地的管控约束,使得城镇发展等非农建设尽量避让优质黑土地。

3.严格土地执法。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应当按规定进行表土剥离和利用。全面加大黑土耕地保护违法违规问题执法力度,及时发现、严肃查处乱占耕地、破坏耕地、盗挖黑土等行为,杜绝偷盗油田土壤、破坏矿区地表植被现象的发生

专栏2  黑土耕地数量管控

类别

任务

2025年预期目标

耕地数量

严控耕地保护红线

确保完成规划期内黑土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耕地用途

严格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严控非农建设用地规模,尽量少占优质黑土地。强化对占用黑土地的管控约束,使得城镇发展等非农建设尽量避让优质黑土地。

耕地执法

严格土地执法

建设项目占用黑土地的,应按规定进行表土剥离和利用;全面加大黑土耕地保护违法违规问题执法力度。

(二)水土保持工程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思路,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土地利用规划为基础,因地制宜配置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工程措施及农业措施,形成综合防治体系。

1.坡耕地治理。对于漫川漫岗和低山丘陵区耕地,科学配置农田道路、防护林(农田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和构建排水体系,完善蓄水、排水等水土保持配套设施,拦蓄和疏导地表径流;适宜地区修建可耕作地埂,推行改自然漫流为筑沟导流;实施少免耕秸秆覆盖、大垄条带种植、深松等措施阻控坡耕地侵蚀退化。在坡地低洼易涝区修建条田化排水、截水排涝设施,铺设暗管地下排水,改造低洼易涝耕地。禁止在 15 度以上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对15度以上已经开垦并种植农作物的坡地由相关部门制定限期退耕还林还草计划,并组织落实。在15度以上坡地种植经济林的,应当科学选择树种,合理确定规模,防止造成水土流失。

2.侵蚀沟治理。重点治理在耕地中的处于发展状态的中、小型侵蚀沟。按照小流域为单元治理的思路,采取蓄、导、排等水土保持工程和生物措施,形成综合治理体系。具备条件的小型侵蚀沟采取填埋措施,恢复耕地。大中型侵蚀沟修建沟头防护、谷坊等沟道防护设施,营造沟头、沟岸防护林以及沟底防冲林等水土保持林,配合沟道削坡、生态护坡等措施,构建完整的沟壑防护体系,以有效控制沟头溯源侵蚀和沟岸扩张。到2025年,治理侵蚀沟100条。

3.防土壤风蚀。按照《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23及相关要求营造农田防护林,建立高标准农田绿色屏障,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六期工程建设,预计到2025年,造林24.9万亩,其中:中幼林抚育15万亩、退化林修复9.4万亩、未成林地管护0.5万亩。建立高标准农田绿色屏障,防治土壤风蚀,减小或遏制田面表土流失。在防护林与农田之间,采取工程措施,治理树影地,提高耕地资源利用率。

专栏3  水土保持工程

类别

采取措施

预期目标

治理坡耕地

科学配置农田道路、防护林和沟道构建导排水体系;适宜地区修建梯田或可耕作地埂,推行改自然漫流为筑沟导流;实施少免耕秸秆覆盖、大垄条带种植、深松等农艺措施。

防治坡耕地侵蚀退化。

治理侵蚀沟

大中型侵蚀沟:修建沟头防护、谷坊等沟道防护设施;营造沟头、沟岸防护林以及沟底防冲林等水土保持林;配合沟道削坡、生态护坡等措施。具备条件的小型侵蚀沟:采取填埋措施,恢复耕地。

到 2025 年,累计治理侵蚀沟100条。

防治土壤风蚀

按照《造林技术规程》(GB/T776-2016)及相关要求营造农田防护林,建立高标准农田绿色屏障,农林网控制率达到80%以上。株数保存率80%以上或是造林成活85%以上。

逐步解决耕地风蚀问题。

(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依托黑土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设。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实施黑土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和提高“两区”综合生产能力。到2025年,全县累计建设黑土高标准农田114.46万亩;累计改造提升黑土高标准农田11.5万亩。到2030年,全县累计建设黑土高标准农田142.46万亩,累计改造提升黑土高标准农田35.9万亩。

1.完善农田灌排体系。按照区域化治理,灌溉与排水并重,渍、涝综合治理的要求,对灌区渠首、骨干输水渠道、排水沟、渠系建筑物等进行配套完善和更新改造。加强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的有效衔接配套,完善田间排灌渠系,配套输配电设施,实现灌溉机井全部通电。

2.加强田块整治。推进旱地格田化、水田条田化建设,合理划分和适度归并田块,确定田块的适宜耕作长度与宽度。有条件的地区,旱田网格面积一般控制在500亩左右;水田网格面积一般控制在10亩左右,合作社等规模生产经营主体可适当扩大网格面积。开展耕地平整,合理调整田块地表坡降,提高耕作层厚度。

3.开展田间道路建设。按照农机作业和农资、粮食运输需要,优化机耕路、生产路布局,推进路网密度、路面宽度、硬化程度、附属设施等规范化建设,使耕作田块农机通达率平原地区达到100%,低山丘陵漫岗区达到90%以上。

4.加强农机化建设。推广适于生态、高产农艺技术的农业机械,推动良种、良法、良地、良机配套,为全程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生产创造条件。积极推广应用大马力拖拉机、秸秆还田机、翻转犁、深松机、免耕播种机、旱田高效节药喷雾机、有机肥抛洒机等先进农机装备。围绕秸秆还田、深耕整地、免耕播种、病虫草害防控施药作业等重点环节,强化各项农机技术标准。到2025年大中型拖拉机拥有量1万台,大中型配套机具3.3万台(套),水稻插秧机5000台,玉米联合收割机1000台,水稻联合收割机2500台,大豆收割机1000台。农机总动力达到120万千瓦以上,田间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8%以上。

专栏4  田间配套工程

类别

采取措施

预期目标

到 2025 年

到 2030 年

高标准农田建设

对灌区渠首、骨干输水渠道、排

水沟、渠系建筑物等进行配套完善和更新改造加强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的有效衔接配套,完善田间排灌渠系,配套输配电设施;推进旱地格田化、水田条田化建设。平整耕地,合理调整田

块地表坡降,提高耕作层厚度;

优化机耕路、生产路布局,推进

路网密度、路面宽度、硬化程度、附属设施 等规范化建设。

到2025 年,全县累计建设黑土高标准农田114.46万亩;累计改造提升黑土高标准农田11.5万亩。完善田间排灌渠系,配套输配电设施,实现灌溉机井全部通电。推进旱地格田化、水田条田化建设,有条件的地区,旱田网格面积一般控制在500亩左右;水田网格面积一般控制在10 亩左右,合作社等规模生产经营主体可适当扩大网格面积。耕作田块机通达率平原地区达到100%,低山丘陵漫岗区达到90%以上。

到2030年,全县累计建设黑土高标准农田142.46万亩,累计改造提升黑土高标准农田35.9万亩

农机化建

推广适于生态、高产农艺技术的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大马力拖拉机、秸秆还田机、翻转犁、深松机、免耕播种机、旱田高效节药喷雾机、有机肥抛洒机等先进农机装备;围绕秸秆还田、深耕整地、免耕播种、病虫草害防控施药作业等重点环节,强化各项农机技术标准。

到 2025 年大中型拖拉机拥有量1万台,大中型配套机具3.3万台(套),水稻插秧机5000台,玉米联合收割机1000台,水稻联合收割机2500台,大豆收割机1000台。农机总动力达到120万千瓦以上,田间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8%以上。

农机装备结构更加合理、配套 比进一步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粮食生产高质量机械化率达到全覆盖。

(四)地力提升工程

耕地是生产农作物的土壤,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提升耕地质量,对我国粮食安全、环境安全和生态安全,既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又具有重大的战略和长远意义。优化耕作制度,推进种养结合,分类推行“三个实施”,增加秸秆、畜禽粪肥、生物有机肥等有机物补充回归,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基础地力。

1.实施耕地深松轮作。秋季根据各地土壤基础条件和降雨量特点,用大马力拖拉机带专用深松机实施整地作业,深松方式可选用局部深松或全方位深松,作业深度30厘米以上,打破犁底层,疏松深层土壤,促进自然降水入渗,扩大“土壤水库”库容,提高土壤蓄水保墒和抗旱防涝能力,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实现春旱秋防。

逐步建立米豆、豆麦、米豆薯、米豆杂、米豆经等“二二”或“三三”轮作制度,实现耕地用养结合和各作物均衡增产增效。

2.实施保护性耕作。以秸秆还田为核心,旱田区因地制宜地实施秸秆翻埋(压)、碎混、免耕等还田措施,增加秸秆还田量,改善土壤结构,消减土壤硬化板结,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建立水、肥、气、热协调的土壤耕作层。水田采取秸秆翻埋、旋耕和原茬搅浆还田技术,优化耕层结构,培肥土壤。到2025年,全县黑土耕地保护利用示范区实施免耕少耕秸秆覆盖还田、秸秆翻埋(压)还田、秸秆碎混还田等保护性耕作面积累计达到627万亩次

在黑土层相对较厚区域,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深翻整地等措施,深翻整地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和蓄水提墒和保土保肥的作用,是抵御旱涝等自然灾害重要措施。

3.推行有机肥还田。有机肥还田是提高土壤地力,改良土壤性状的有效途径。有机质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也就是说,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越肥沃,耕性越好,丰产性能越持久。秸秆与畜禽粪便的有机质含量高,因此堆腐还田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土壤肥力。生物有机肥和土壤改良剂等,有助于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理化性能,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培肥地力,能刺激作物根系生长发育,提高吸水能力,降低叶片水分蒸腾和损耗,增强作物抗御不良环境的能力,提高水分和养分的利用率。

充分利用好秸秆与畜禽粪便制肥还田、生物有机肥还田等对资源的再利用、黑土培肥地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强化畜禽粪污与秸秆综合利用,支持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改造升级。通过市场化运营模式,在养殖密集区建设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推进畜禽粪污肥料化生产,以有机肥替代化肥。坚持种养结合,推广畜禽粪污与秸秆混合高温发酵生产有机肥技术应用,实现资源有效利用。采用粪肥还田专用机械施用有机肥,结合秸秆粉碎实施深翻整地作业。

充分利用科技支撑,通过引进新型生物有机肥、土壤改良剂等,改善土壤不良状况,提高土壤肥力,增强耕地生产后劲,提高耕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针对宝清县耕地及土壤现状,通过增施全量活性矿物源腐植酸型生物有机肥、新型土壤改良剂等,改善白浆土地区带来的土壤透水性差,凝聚性强,酸度大,土壤结构不良,生物活性弱,作物根系生长缓慢等问题。坚持长期大量施用腐植酸类有机肥,逐渐改变盐碱土的理化性状。稳步施行生物有机肥和生物农药与传统化肥农药相结合的方式来减少传统化肥和化学农药的用量。改良模式采用撒施生物有机肥+秸秆还田(深翻)+机械深松等多种措施相结合的作业模式。

专栏5  地力提升工程

类别

采取措施

预期目标

深松轮作

深松方式可选用局部深松或全方位深松,作业深度30厘米以上,打破犁底层,疏松深层土壤,促进自然降水入渗,扩大“土壤水库”库容,提高土壤蓄水保墒和抗旱防涝能力,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实现春旱秋防。逐步建立米豆、豆麦、米豆薯、米豆杂、米豆经等“二二”或“三三”轮作制度,实现耕地用养结合和各作物均衡增产增效。

到2025年,黑土耕地保护利用示范区实施免耕少耕 秸 秆覆盖还田、秸秆翻埋(压)还田、秸秆碎混还田等保护性耕作面 积累计达到627万亩次。累计施用有机肥达到125.4万亩以上。

保护性耕作

旱田区因地制宜地实施秸秆翻埋(压)、碎混、少免耕覆盖等还田技术;水田采取秸秆粉碎翻埋还田、原茬旋耕和原茬搅浆整地技术。

有机肥还田

利用有机肥专用施肥机械将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或按比例与秸秆混合堆沤生产的有机肥,推广新型生物有机肥与土壤改良剂,结合秸秆还田、深松深翻整地等,施到农田。

(五)生态保护工程

深入开展“三节”,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发展绿色低碳、节约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使用量,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推动我县绿色生产方式加快形成。

1.节约化肥投入。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改进施肥方式方法,推广高效新型肥料和配套施肥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实现减量增效。强化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支持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改造升级。通过市场化运营模式,在养殖密集区建设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推进畜禽粪污肥料化生产,以有机肥替代化肥。到2025年,全县黑土地保护利用示范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全覆盖,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

2.节约农药使用。提升末端监测能力,科学指导防控,实现精准用药。更新改造施药机械,推广科学规范用药技术,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农用残膜回收处理,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到2025年,全县黑土地保护利用示范区减量规范施药技术实现全覆盖,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90%,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8%,农药利用率达到50%。

3.节约利用水资源。旱田区因地制宜发展喷灌、滴灌、坐滤水种等旱作节水技术;水田区通过完善田间渠系配套基础设施,减少水资源损失率。大力推广水稻节水技术,提高田间用水效率。

4.防治水土流失。制定侵蚀沟治理等专项规划,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措施,统筹推进水土流失防治。逐年增加投入,加大侵蚀沟治理力度,“十四五”期间完成黑土耕地内侵蚀沟治理任务。

专栏6  生态保护工程

类别

采取措施

2025 年预期目标

科学施肥用药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高效新型肥料和配套施肥技术;配备高效节药施药机械,推进规范化减量施药和绿色防控。

黑土地保护利用示范区测土配方施肥和减量规范施药作业实现全覆盖。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农用残膜回收处理。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90%以上,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8%以上

节水灌溉

推广旱作节水技术,因地制宜应用喷灌、滴灌,滤水种等抗旱保苗技术。完善水田田间渠系配套基础设施。

全县高效节水灌溉农田面积达到 5 万亩。

防治水土流失

制定侵蚀沟治理等专项规划,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措施,统筹推进水土流失防治。

逐步解决耕地风蚀问题;完成黑土耕地内侵蚀沟治理任务。

(六)监测信息工程

实施“三个建立”,合理布设耕地质量监测调查点,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建立黑土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加强黑土耕地质量变化规律研究。

1.建立黑土耕地监测网点。依托现有的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结合耕地水土流失监测,建立健全黑土耕地综合监测网络,加强黑土耕地质量监测数据汇集和共享,加强黑土耕地质量监测数据汇集和共享。

2.建立黑土耕地保护监测体系。积极利用国家耕地保护大数据平台,探索天(卫星遥感)、空(无人机测量)、地(环境监控设备)一体化数据采集和分析监测方式,探索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技术、空间定位技术和遥感监测技术等现代化手段,构建黑土地保护监测大数据平台,建立黑土耕地质量监测体系。

3.建立实施效果评价制度。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相结合,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效果评价。在坚持科学、公正、准确的前提下,积极探索第三方评价机制,开展执行期和任务完成时的数量和质量评价,监测黑土地保护实施效果。建立县级耕地质量保护监测中心,开展全县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综合评价耕地质量等级,定期发布相关报告,为开展耕地质量建设提供科学依据;负责全县耕地质量监测的技术指导和培训。

专栏7  监测信息工程

类别

采取措施

2025 年预期目标

耕地质 量调查 监测体

建立健全黑土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和调查点;探索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定位技术和遥感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建立黑土耕地

质量监测体系。

建立完善黑土耕地质量监测体系。

实施效 果评价

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效果评价;探索第三方评价机制。

建立黑土地保护效果评价体系。

六、区域布局及保护措施

根据地形特征、自然条件、土壤类型、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农业生产实际等因素,将我县黑土耕地划分为平原旱田、坡耕地和水田3个类型区,以培育增肥、保育培肥、固土保肥、改良培肥等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落实“龙江模式”“三江模式”等关键技术模式,实行分区保护、分类治理。

(一)平原旱田类型区

1.分布

主要分布在宝清镇、朝阳镇、七星河乡、青原镇、万金山乡、尖山子乡,主要土类为黑土、草甸土、白浆土。该区域地势平坦,土壤有机质普遍下降,耕作层不优,犁底层变厚,土体构型不良。

2.保护措施

1)以有机质全耕层补给、增加耕层厚度、以建立肥沃耕作层为重点,推广以秸秆翻埋(压)还田为核心技术,因地制宜实施秸秆碎混还田、少耕、免耕秸秆覆盖还田的保护性耕作技术。

2)在种养结合区因地制宜实施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还田,与秸秆粉碎深翻还田同步作业。

3)大力推行耕地轮作,建立科学轮作体系。

4)白浆土耕地可结合秸秆粉碎+有机肥翻埋(压)还田等技术消减白浆障碍层,快速培肥耕作层。

5)完善灌排设施,规范化改造低洼内涝区排水系统。

6)因地制宜开展田块整治,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田防护林。

(二)坡耕地类型区

1.分布

主要分布于龙头镇、小城子镇、夹信子镇和七星泡镇,主要土类为暗棕壤和黑土。该区域自然土壤属性为黑土层薄,土壤砂砾较多,水土流失较严重。

2.保护措施

1)坡耕地推行科学配置农田道路和沟道构建导排水体系,完善蓄水、导水、排水等水土保持配套设施,拦蓄和疏导地表径流;采用改顺坡垄为横坡垄等高条带种植。

2)适宜地区修建梯田或可耕作地埂,推行改自然漫流为筑沟导流。

3)实施少耕、免耕秸秆覆盖、大垄条带种植、深松、增施有机肥等措施,阻控坡耕地侵蚀退化,保水增肥。

4)大中型侵蚀沟采取修建沟头、谷坊等沟道工程防护设施,营造沟头防护林、沟岸防蚀林、沟底防冲林等沟道林草防护措施,配合沟道削坡、生态袋护坡等措施,构建完整的沟壑防护体系,以有效控制沟头溯源侵蚀和沟岸扩张。

5)小型侵蚀沟实施生态固沟、绿色过水通道、秸秆填沟等综合治理措施,控制侵蚀沟进一步发展或将侵蚀沟修复为耕地。

(三)水田类型区

1.分布

主要分布在青原镇、万金山乡、夹信子镇和朝阳镇等,主要土类为草甸土、白浆土、草甸型黑土、水稻土。该区域土壤结构不良、透水性差、养分低,井灌区地下水位下降。

2.保护措施

1)推广以水稻秸秆翻埋、旋耕、原茬搅浆为核心技术,合理配施有机肥的“三江模式”,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

2)以地表水置换地下水,保护利用地下水资源。

3)完善大中型灌区配套,加强灌排工程建设。

4)规范化改造低洼内涝区排水系统,完善农田基础设施。

5)因地制宜开展条田化改造,开展田块整治,完善农田基础设施。

6)推广水稻节水控灌技术,提高田间水利用率。

7)因地制宜推行少免搅浆耕作,适当深翻,消除土壤盐碱障碍等关键技术。

七、构建保护利用长效机制

(一)强化规划引领。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十四五”黑土地保护规划的通知”(黑政办规〔2021〕48号)的要求,编制全县黑土地保护“十四五”规划。坚持高位推动、科学布局、综合施策,统筹实施数量管控、水土保持、田间配套、地力提升、生态保护、监测信息等工作

(二)强化政策统筹。加强行业内相关资金整合和行业间相关资金统筹的衔接配合。统筹实施大中型灌区改造、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秸秆还田、深松整地、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保护性耕作、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等政策,实行综合治理,形成政策合力。加大有机肥还田政策支持,有机肥田间贮存和堆沤用地按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探索将黑土耕地保护措施与耕地地力补贴等发放挂钩机制。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保护性耕作、精量播种、秸秆还田、有机肥抛撒等相关农用机具购置。落实国家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积极宣传农业政策性保险政策,加强与财政部门、保险部门协调配合,积极争取农业保险政策资金。建立和完善服务机制,强化服务指导,持续推动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创新”,提高农业保险服务能力。鼓励地方政府按照“取之于土、用之于土”的原则,加大对黑土地保护的支持力度。

(三)强化多方协同。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和改革、工业信息科技、财政、水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林草等多部门、多单位合作。明确政府、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等各自责任,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多元筹资的黑土地保护投入机制。强化示范引领,开展绿色农田建设示范,以标准化示范区为重点,多主体协同、多政策协力、多技术合成,建设黑土地农田系统、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可持续的示范区。

(四)强化科技支撑。立足我县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强化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提升培育对象的生产组织能力和技术技能水平,提高其生产效率、质量标准和绿色发展水平,为黑土地保护提供有力科技支撑。组织农技人员队伍,在关键农时季节,深入田间地头,推动实施主体学习运用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提高对周边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

五)强化示范带动。以黑土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载体,综合组装项目资金,探索开展黑土地保护典范制创建,支持建设一批整县、整乡、整村、整片推进的黑土地保护样板。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专业大户向农户家庭农场转型,鼓励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树立农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典型,示范带动农户土地流转;强化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推广土地全程生产托管服务,发展土地规模经营,为黑土地保护创造有利条件。发挥寒地黑土、绿色有机、非转基因优势,推进黑土地保护与发展高效农业、品牌农业的有机结合,提高黑土地保护利用综合效益。

(六)强化依法保护。认真贯彻落实黑土地保护利用相关法律法规,把黑土地保护与环境污染防治、保障粮食安全相结合,明确黑土地保护与其他行业的关系,强化执法监督检查,形成联动工作合力,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厉打击盗采泥炭黑土等违法行为,做到依法管土、依法护土。

八、环境影响评价

(一)环境现状。宝清县地处中国东北地区、黑龙江省东北部,宝清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三江平原的南缘,地处双鸭山市东南100公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31°14'16"-133°29'48",北纬45°47'8"-46°53'55之间。北以七星河为界与双鸭山市、友谊、富锦市为邻;西以完达山脉那丹哈达岭为界,与桦南、勃利接壤;西南以兰棒山南坡为界同七台河相接;东以七星沁河为界与饶河县相望,南与东南以完达山脉分水岭为界同密山、虎林二县毗邻。县域东西长160千米,南北宽135千米,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0001.27平方公里。

宝清县有山地、丘陵、平原、沼泽、河川等5种地形,山地41.6%,丘陵21.7%,平原15.2%,沼泽河川地21.3%。山脉均属于完达山脉,走向为北西-南西走向。地势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一般海拔300~400米,地貌构成四山一水四分田,半分芦苇半分草原的格局。

宝清县河流为乌苏里江水系,县内均属挠力河水系。全县有大小32条河流,一般从西南顺地势流向东北,其中以挠力河干流为主,流经境内165公里,其余均为其支流,主要有:七星河、宝石河、蛤蟆通河、七里沁河、索伦河、小索伦河、小挠力河、金沙河等。县域水资源极为丰富,河流泡沼遍布,地表水资源量7.38亿立方米,此外地下水含量更丰富,地下水资源量为66.42亿立方米。

宝清县气候特点属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3°C-3.4°C,由西向东递减,年降水量为400-600mm,平均降水量548.6mm,年均日照时数为2509小时,无霜期平均143.3天。风向冬季西北风,夏季南风,常年主导风向西南风。

宝清县内土壤类型较多,可分为暗棕壤、白浆土、黑土、草甸土、沼泽土和水稻土等22个亚类。全县以暗棕壤面积最多,占37.59%,其次为草甸土,占34.88%,黑土占13.48%,沼泽土占7.85%,白浆土占2.27%,水稻土占3.93%。在耕地面积中,黑土、草甸土、水稻土、沼泽土占耕地面积的84.55%以上,暗棕壤主要为林业用地。

宝清县辖区土地资源总面积3795平方公里,列三江平原各县之首。其中耕地面积28.7%,按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6.9亩;林地33.1%,牧地3%,荒山4.3%,荒地13.5%,相当于现有耕地的48.5%,还有滩、洪泛地17.4%,土地开发程度较低、类型多样、利用潜力大。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为宝清县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全县有矿产52种,现已探明储量、已开发利用的有17种,主要有煤、黄金、大理石、石灰石、铁等,其中煤的含量最丰富,几乎在全县境内各处均有储藏,总储量初步勘察为72亿吨以上;黄金储量为7吨。其他矿产虽目前储量尚不清晰,但随着勘探技术的提高,将逐步被查明,也为宝清县今后的工业发展储备了物质保障。

稳定而协调的自然生态资源使宝清县发展旅游产业和绿色产业的前景广阔。由于宝清县开发较晚,人口相对稀少,工业生产较为薄弱,自然生态环境受人为干扰程度较轻,生态环境保持良好。有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西部山区是野生动物出没地和天然次生林及经济野生植物生长区,北部湿地是飞禽栖息地和我省芦苇主产区之一。通过有效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形成了七星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蛤蟆通水库森林公园、龙湖省级森林公园、梨树沟省级森林公园等各级各类的自然保护区。

宝清县地貌复杂,植被类型繁多,山区地带性植被为温带红松阔叶混交林及其破坏后形成的阔叶林。广阔的平原地区为中生植物占优势的各种草甸群落,低平原及各类湿地则形成隐域性的沼泽植被和沼泽化草甸植被。

开发初期宝清县黑土地土层深厚,相对平坦,结构良好,养分丰富,具有发展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由于不合理的耕种制度、不断增强的生产活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因素,导致黑土地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壤侵蚀加剧、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理化性状与生态功能退化、生产能力降低,严重影响农业的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二)环境影响分析。通过规划实施,加强黑土地保护,推进工程与生物、农机与农艺、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将全面提升黑土耕地质量,防治水土流失,改善地区乃至全省地区黑土地生态安全。

宝清县黑土地保护规划的实施,将针对宝清县水蚀较为严重的问题,推动农田水利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小流域治理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控制水土流失程度。

将通过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耕地治理保护与提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休耕轮作试点等项目实施,加强技术研发,集成黑土地综合利用技术体系,培育土壤,保育农田,提升耕地地力。

将依托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化肥减量增效等项目,加强投入品管控,促进农业投入品高效利用,减少农田面源污染,提升土壤健康水平。

将建立县级耕地质量保护监测中心,建立健全耕地监测预警与信息化体系,提高黑土地质量监测管理自动化程度。将建立黑土地质量监测网络,开展区域性和全县耕地质量调查和评价,有力支撑黑土地保护与利用。

规划的实施必将营造更为良好的农牧业生态环境,将提升农田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将有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的现代农牧业。规划实施对环境的潜在不利影响主要在于有机肥加工、耕地质量信息化监测预警等项目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建筑垃圾,如果不及时清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有机肥加工过程中,畜禽粪便运输过程中容易产生二次污染。

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工程、轮作休耕试点等田间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土壤扰动较大,有可能产生扬尘,也有可能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总体看,这两方面的风险都是较小和可控的,通过严格工程监管,采取切实的环保措施可以避免对环境造成危害。

(三)应对措施。为最大限度减轻环境影响,将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主动邀请环境部门对本规划实施的项目进行论证,对合理建议进行接纳和吸收。项目实施过程中,高度重视环境问题,全过程与生态环境部门保持沟通与协调。

2.按照有关规定对施工中产生的噪声、扬尘、废水、废渣以及垃圾等采取合理措施进行解决,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落实污染防治措施。

3.严格执行水土保持规范,根据不同工程阶段造成的水土流失特点及强度,采用边坡植树种草绿化防护、干砌块石护坡、格宾石笼护坡、挖排水沟、平整土地复耕或恢复原有植被等水土保持措施,可将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产生的水土流失降至最低。

九、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省委省政府、县委县政府部署要求,压实县乡村三级书记抓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责任,发挥我县黑土耕地保护推进落实工作小组作用,坚持标本兼治,多管齐下、组合出击,深入实施黑土耕地保护利用“田长制”。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按照省里分解的目标任务,制定年度黑土地保护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和任务清单并组织实施,落实治理任务到地块,发挥好乡(镇)村组织动员群众作用。县财政、发展和改革部门负责协调落实资金,相关部门按职责落实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内容。各乡镇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黑土地保护工程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黑土地保护利用实施监督管理。县委农办、县农业农村局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统筹落实中央和我省政策,每年底向县政府报告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情况。

(二)强化资金支持。聚焦黑土地保护重点县,统筹安排相关转移支付和预算内投资,加大黑土地保护利用投入。以黑土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健全管护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利用等专项资金,一体化综合施策,确保建一块成一块,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各级政府应当按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将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统筹保障。统筹用好黑土地保护利用相关政策,按照规定整合项目资金,落实工程、农艺等措施,推广综合治理技术模式,引导第三方服务机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大黑土地保护投入。

(三)强化考核评价。建立黑土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相关工作纳入县区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和县区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增加黑土地保护考核权重。以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为引领,发挥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的示范引导作用,确保全面完成黑土地保护工作任务。

(四)强化宣传培训。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科技人才队伍、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和高素质农民队伍建设,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培训,提高黑土地保护利用科技含量。宣传黑土地保护利用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科学知识,推介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黑土地保护工作,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黑土地保护,增强全社会黑土地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黑土地、保护黑土地的良好氛围。

(五)开展示范引领。结合“两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优先选择基础条件好的集中连片地区,综合运用工程、农艺、生物等措施,规划创建万亩规模的黑土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在示范区探索“项目统筹、资金整合、技术集成、规模建设、评价验收”的黑土地保护一体化创建模式。推进示范区黑土地保护与高效农业、品牌农业的有机结合,提高黑土地保护利用综合效益,构建在利用中保护、以保护促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六)加强主体培育。培育、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的种植大户和粮食生产龙头企业,建立农业生产功能和黑土地保护协同发展的新机制。实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整体推进,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地方土地托管服务。完善农技推广体系,提高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的推广到位率和覆盖面,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

(七)推进科技创新。发挥县农业、水务、生态环境等部门以及相关专家的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开展重大课题的科技攻关。重点开展黑土保育、培肥地力、有机碳封存、节水灌溉、盐碱改良、保护性耕作等技术攻关,开发一批关键技术、核心产品,集成组装一批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打造黑土地保护宝清县样板。

(八)强化监测评价。建立健全黑土耕地保护综合监测评价制度,建设数据库,完善监测网络,定期发布监测信息,预测预报黑土地数量和质量动态变化情况,为黑土地保护、评估和考核提供科学依据。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监督、监管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和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情况。强化监督考核,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对黑土地保护工程各项任务落实情况,跟踪开展绩效评估。

(九)严格依法保护。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把黑土地保护与环境污染防治相结合、与保障粮食安全相结合,明确黑土地保护与其他行业的关系,强化执法监督检查,形成联动工作合力,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厉打击盗采泥炭黑土等违法行为,做到依法管土、依法护土。

(十)加强宣传培训。广泛宣传黑土地保护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科普知识,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支持、共同参与黑土地保护的良好氛围。发挥媒体和公众监督作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群防共治破坏黑土耕地的行为。大力宣传黑土地保护的好经验、好做法,深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提高种植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黑土地保护利用水平。

附件1.宝清县黑土耕地保护工程推进落实工作小组名单

2.“十四五”时期宝清县黑土耕地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任务分解表

附件1

宝清县黑土耕地保护工程推进落实

工作小组名单

    长:蔡纯意    县委副书记、县长

:胡    副县长

    员:王云峰    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董学明    县财政局负责人

叶玉刚    县自然资源局局长

   双鸭山市宝清生态环境局局长

蒋殿奎    县水务局负责人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关宏伟    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

邓忠元    县粮食服务中心主任

   宝清镇镇长

肖超群    七星泡镇镇长

郎明宇    青原镇镇长

李成江    龙头镇镇长

周国良    夹信子镇镇长

潘德海    小城子镇镇长

吴彦国    朝阳镇党委书记

   万金山乡乡长

   尖山子乡乡长

   七星河乡乡长

宝清县黑土耕地保护工程推进落实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负责黑土耕地保护工程的推进落实和日常组织管理工作。


附件2

“十四五”时期宝清县黑土耕地保护利用

示范区建设任务分解表

编号

乡镇

面积(万亩)

1

宝清镇

16.9

2

七星泡镇

38.26

3

青原镇

19.65

4

龙头镇

3.05

5

夹信子镇

1.25

6

小城子镇

1.25

7

朝阳镇

8.54

8

万金山乡

13.82

9

尖山子乡

36.81

10

七星河乡

16.97

13

其  他

1.5

14

合  计

158


主办:宝清县人民政府    承办:宝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宝清县政府信息数据中心 运营管理 联系方式:0469-5423254

ICP备案号:黑ICP备2024032271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23052302000001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5230012